燕子來時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,又是一個緬懷逝者、祭掃追思的時節(jié)。為引導支部黨員銘記英雄烈士的犧牲和奉獻,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,激發(fā)愛黨愛國情感,近日,山東國欣頤養(yǎng)集團萊蕪中心醫(yī)院臨床一支部赴劉仲瑩故居及活動根據(jù)地參觀學習。
習近平總書記說:“對為國犧牲、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,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?!?/span>
淅淅瀝瀝的小雨,掩蓋不住黨員追思先烈的崇敬之情。黨員同志們首先來到牛泉鎮(zhèn)鵓鴿樓村,在引導員的帶領下來到一座典型的清末時期建筑風格的二層小石樓—劉仲瑩故居,也是山東省工委舊址。

走進這座小石樓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劉仲瑩、趙健民、黃仲華三人伏桌研究工作的仿銅雕像,桌后條山幾上擺放著劉仲瑩及家人的畫像。桌上方墻四壁展板形式再現(xiàn)了劉仲瑩光榮革命的一生。現(xiàn)北屋為陳列室,陳列著劉仲瑩生前用過的物品。西小樓為展覽室,用圖文并茂的展板形式,再現(xiàn)了劉仲瑩領導學生運動、從事黨的地下工作、開展建黨、抗日救國等革命活動的一生。
在講解員富有感染力的介紹下,參觀的黨員同志們仿佛又走進了那段為了崇高信仰、百折不撓、追求夢想的場景,被這種執(zhí)著和無畏的精神感動著,他們的革命故事閃耀著熠熠生輝的璀璨光芒。

接著臨床一支部一行趕到云臺山參觀。云臺山位于牛泉鎮(zhèn)南部,海拔578米,山頂有一平臺,當有云霧纏繞山間時,必定下雨,所以叫云臺山。云臺山下的和尚洞是中共萊蕪縣委誕生地。從和尚洞處看云臺山,主峰像臥佛,東西各兩塊巨石,則酷似坐佛和立佛。此所謂“三佛斗法云臺山”。1932年秋,中共萊蕪縣委在此成立,21歲的劉仲瑩被選為縣委書記。從此揭開了萊蕪革命的新篇章。1991年7月,在和尚洞下建立了縣委成立舊址紀念碑。楊得志將軍題寫碑名:“紅旗飄萬代”。山上的小路蜿蜒崎嶇,路旁的梨花、桃花在小雨的潤色下更加艷麗多姿,山頂上云霧繚繞,青山綠樹若隱若現(xiàn),仿佛置身仙境一般。黨員同志們在劉仲瑩同志雕像前敬獻鮮花,表達緬懷之情。最后大家在黨旗前莊嚴宣誓,重溫入黨誓詞,錚錚誓言在山谷中回蕩久遠。
通過此次參觀活動,大家精神得到了洗禮,思想得到了深刻的教育,臨一黨支部書記蔡瑞興即興作詩一首:
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
學習黨史筑初心。
鵓鴿樓外和尚洞,
若侃仲瑩扎根深。
雨水打掉瓣葉塵,
革命洗禮舊精神。
回首不忘來時路,
前行牢記守初心。
最后大家一致表示,在今后的醫(yī)療工作中,學習革命先烈對黨的無限忠誠和為黨的事業(yè)奮斗終身的精神,不斷踐行黨員干部應該具備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,踏實工作,恪盡職守,無私奉獻,為萊蕪中心醫(yī)院的發(fā)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(楊博)
